中医育儿:秋收冬藏 养好抵抗力

陈彦安
北京港澳国际医务诊所中医医生,中医医学硕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专业10余年,拥有丰富的中医临床诊疗经验。
冬藏是闭藏阳气
人们喜欢用大自然休眠了来形容冬季,自然界的阳气闭藏起来了,等待春夏再次勃发。人也一样,要收藏身体里的阳气,尽量避免耗散。
【起居—早睡晚起】
冬天的特点是白天短,夜晚长,按照自然规律,冬天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白天天亮了再起床,晚上早睡,把白天的阳气尽量收藏,晚点起床则能尽量避免阳气的耗散。所以,尽量让孩子睡到太阳晒屁股吧,让他睡得足足的,这可不是犯懒,这是在为春生、夏长储存能量。
【饮食—黑色食物补肾】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所以饮食上需要多补充能量和水分。中医里冬季对应的是肾,肾是黑色的,所以,一些黑色食物,例如芝麻、木耳、黑豆,都适合冬季食用。羊肉、萝卜、核桃、板栗、白薯等食物,能补阳养阴,补充能量,也是冬季宜吃的食物。
【穿衣—保证“三暖”,忌过热】
冬天天气寒冷,要注意给宝宝保暖,但是跟秋季穿衣一个道理,不要给宝宝穿得过多,否则容易热出问题来。宝宝身体的生理特性是怕热不怕冷,小儿很多常见病(如:睡觉不踏实、烦躁不安、食欲不振、流鼻血)很多都是因为热邪引起。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呼吸系统,中医认为,人体气机的宣散都是从皮肤出去的,皮肤包含皮和毛。皮主收敛,毛主宣散。皮肤的收敛应大于开泄。如果开泄了皮肤,那么,人体的元阳之气就会丧失,小孩子营卫不固,一不注意,尤其容易丧失得快,阳气外泄过多,到了春天,就无法生发,而出汗就是开泄的途径之一。所以,冬季给宝宝穿衣,保暖即可,不要过热,我们认为,宝宝冬季穿衣要注意,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五要心胸凉。
中医认为,人的背部是阳气汇聚之处,喜温恶凉,寒、风之邪最易侵犯而致病。所以,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几率。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就是保护脾胃,如果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脚部则是阴阳经穴交汇之处,是阴经走得最多的地方,而且神经末梢丰富,对外界最为敏感。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所谓“寒从脚下起”就是这个道理。头为诸阳之会,喜凉恶热,头热则会心烦,头晕而神昏,头凉则必定神清气爽。身上穿着不宜过于臃肿,以免压迫到胸部,影响正常呼吸与心脏功能,穿太厚,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
分页导航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