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易接受的3种说话方式,聪明妈妈要记牢!

频道:早教来源:父母世界 编辑:liangliang

  不同场景下好的说话方式和不好的说话方式

 

  我们常常说在工作中与同事沟通是一门学问,其实在家中,就一件事儿该如何和孩子沟通更是一门艺术。今天我们挑选了6大场景来向你展示和孩子好的说话方式和不好的说话方式。

 

\

 

  1.最讨厌的西红柿,今天很配合地吃了

  好的说话方式:太棒了,西红柿也会很高兴,妈妈也很高兴哦。
  还需改进的说话方式:厉害,真棒,真听话。

  表扬是没有错的,但是只有被表扬的孩子才会开心,也就是说这是单向的沟通。如果告诉孩子妈妈和西红柿都会很高兴的话,孩子和妈妈之间就会产生一种联系,那就是妈妈高兴我就高兴。你们一起高兴的同时还可以贴贴脸,多做一些肌肤接触。

 

  2.想快点出门,可是孩子偏要自己慢吞吞地穿鞋……烦躁

  好的说话方式:爷爷想见我们了,妈妈也想早点去。

  还需改进的说话方式:快赶不上3点的车了,快点!

  赶不赶得上车那是大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不应该对孩子说。有人说“就算是小孩子只要好好说他也是能明白的”,但是婴儿期父母要告诉孩子的不是理由而是“妈妈为了自己着想才说的”“妈妈很困扰”等情绪。着急的时候不要对孩子解释“理由”而是要告诉孩子等待的人的情绪和妈妈的心情,这样会更顺利一些,而且孩子也会了解到自己行为与别人的关联。

 

  3.车很多的路上,几次和他牵手都被甩开了,他就自己跑了

  好的说话方式:宝贝你要是受伤了妈妈会很伤心,我们手牵手吧!

  还需改进的说话方式:很危险,不要跑,和你说过多次了!

  你对孩子说“危险”可是他没有经历过危险所以不能理解危险的意思。另外,已经跑起来的孩子你阻止他他也不会停下来。告诉他他这样做的结果是“妈妈很伤心”,然后再简单地告诉他代替的方式应该怎么做,例如“牵手”这也很重要。

 

  4.情绪不好,做什么都哇哇大哭

  好的说话方式:……(不说话肌肤接触)

  还需改进的说话方式:怎么了?为什么又哭?快不要哭了。

  孩子累了或困了的时候就会情绪不好一直大哭。这个时候什么都不要说静静地抱着他,轻轻拍拍他的后背。想要止哭只是浪费时间罢了,问他哭的理由他也不会说的。如果要和孩子说话的话可以说“安心地哭一会吧”之类对于他的哭的话。但是首先要确认孩子没有生病、受伤等身体上的问题。

 

  5.走的太快摔倒了,膝盖摔破了大哭

  好的说话方式:没事吧?诶呀,我的宝贝膝盖一定很疼吧。

  还需改进的说话方式:不哭不哭,男子汉不哭的。

  有些人会用“男子汉不哭”这样的话来鼓励人,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会认为“什么时候都以我为最优先的人才会帮我”,所以应该先让孩子安心。拥有这份安心感以后孩子才能勇敢地面对困难,然后自己站起来。妈妈应该马上跑到正在哭着的孩子身边,然后安慰他“没事吧,一定有点疼吧,妈妈帮你把疼痛吹走”。

 

  6.抢玩具的时候把小朋友推开了

  好的说话方式:不能这么做。(语气坚决而严厉。然后再做后续处理)。

  还需改进的说话方式:不行哦,把玩具还回去,这是XX的玩具哦。

  伤害他人的行为一定要严厉批评制止。但是,批评要针对推人这个行为。孩子为什么推人的情绪妈妈还是要理解的。如果孩子到了可以对话的年龄了,要听听孩子自己怎么说,然后去理解他。如果孩子还不会说话的话要代替孩子说出他的情绪“你一定也想玩这个玩具,但是我们首先要征询玩具小主人的同意,如果有别的小朋友冲上来抢你喜欢的玩具,你也一定不开心。”。

 

  TIPS:
  因为孩子还不会和你对话,所以跟他说话,你可能会觉得很无聊。可是安静育儿的话,就剥夺了孩子学习表达自我情感的机会。从儿童心理专家做咨询工作的经验来看,很多孩子拒绝上学或有抑郁等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婴儿时期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了解表现情绪的语言,还有就是不去批判及禁止孩子的情绪。代替孩子说出他的喜怒哀乐的同时,父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作出抑制或禁止孩子情绪表现的行为,例如“这种事有什么好哭的”“这样好玩吗?”等等不要这样对孩子说。

 

  有一些父母对批评孩子非常谨小慎微,生怕批评孩子后会造成不良后果。其实,在这里,父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批评的是孩子错误行为本身,同时认同孩子想要这么做的情绪。“你很想按一下看看对吧”首先感受孩子的情绪并认同,这样孩子的行为理由被理解并被认同以后,就能更容易地接受妈妈说的“不行”了。

 

沟通方式

+1

提示:试一试“←→”实现快速翻页X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

论坛精华

活动专区更多

我们认识一下吧

Copyright@2008-2021父母网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520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