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岁开始培养孩子背古诗?

频道:早教来源:父母世界 编辑:铁薇

洪兰

台湾著名教育家,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脑科学家。 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多年来在海峡两岸致力于科学育儿理念的宣讲。

  古诗文朗朗上口,让孩子背诵古诗文的父母还真不少?背诵古诗文对孩子的大脑发展有作用吗?多大开始背合适?背诵时需要给他解释意思呢?
 
  太小背诵无异于人云亦云
 
  《三字经》、《弟子规》都是先人留下教育孩子规矩的好书,读这些书不是问题,问题是要多大的孩子去读它?古人是六岁左右进私塾,等于我们现在的小学一年级,所以如果教六岁孩子念这些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目前社会的现象却是,在幼儿的阶段,甚至有孩子才两岁父母就教他背,然后给人表演,博得众人称赞,这不是为孩子好,而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很不足取。其实不懂而硬背,除了剥夺孩子游戏的时间之外,没有什么好处,鹦鹉会说话,不也就是人云亦云吗?这种只有表、没有里的表演,有什麽可炫耀的?
 
  语意最能帮助记忆,理解背诵更有效
 
  至于要不要讲解,则应从大脑如何处理讯息来看。人的大脑是由十兆左右的神经元组合而成,它们在脑中透过轴突和树状突来互相传递讯息,所以神经科学家对智慧的定义是神经连接的方式(谁跟谁连?)和神经连接的密度(是四线还是六线大马路?)前者是基因决定的,后者是经验决定的。
 
  学习在神经学上的定义是神经迴路的改变和强化,它的机制在模仿和记忆,记忆是透过一再重复的活化某一组神经元,把他们结合成某个表徵,表徵越强,我们辨识和阅读它的速度也越快。
 
  在结合神经元的力量中,语意最强,最能帮助记忆。一个东西如果有意义,它会很快被记住,因为语意像个大网,讯息一旦在这网中找到立身之处就不会流失,而且可以成为下一个有关联的讯息附著的盘石。语音也有黏性,有押韵的诗词都容易背,但语音的黏度不及语意高。
 
  从神经科学的观点来看,背书就是重复的活化同一组神经元,使它们紧密连接,好像两人的手已经紧紧地牵在一起了,只要听到“人之初”,后面的“性本善”就会自己跳出来。所以孩子若是了解背诵的内容,透过意义的帮助,他会学的容易、记的牢,若不懂意义,只靠音的力量在结合,这些表徵的形成就困难的多,以前私塾都要大声朗诵,就是要靠音来帮助记忆。
 
  不懂硬背形成的错误理解不容易修正
 
  相对于成年,童年时期孩子受到的干扰讯息少,所以童年读的东西记忆痕迹较深,记得久。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主张要趁孩子记忆力好时叫他背东西的原因。但是,不懂而背有个缺点。人的大脑会一直不停地把外界合理化,例如为什么很多原始民族的神话都很相似,什么地牛翻身、天狗吃月,皆因为他们要把大自然的现象合理化。背诵也一样,若是没有理解含义,只是硬背,会有理解偏颇的危险,而因为这些偏颇的理解又是大脑自己主动衍生出来的,改掉这些误解很不容易。我曾经在一份高考的卷子中,看到考生说国父孙中山先生是中华民国的“始作俑者”,他以为这是好话,其实这是一句骂人的话,因下面一句是“其无后乎?”。
 
  因此,不讲解意思就强迫孩子去背,对他的大脑没有什么好处,只会增加他对学习的恐惧与痛恨。大脑若未成熟,硬去催熟,则事倍功半,而且还会误解诗文意义,以后闹笑话,得不偿失。我们一再说明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促使他神经连接最好的方式,不要剥夺他天赋的权利。
 
  任何事都有它的“时刻表”,万能如上帝,也不能强令百花在冬天开,时间到了,大脑成熟了,水到渠成,一切自然圆满,教育需要耐心,父母请不要着急。
 

亲子阅读阅读习惯

+1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

论坛精华

活动专区更多

我们认识一下吧

Copyright@2008-2021父母网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520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