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小儿推拿来帮忙

频道:健康来源:父母世界 编辑:铁薇
  又到了手足口病流行的季节,如何预防手足口病,一直是妈妈们最关心的。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实则为脾胃湿热,清热利湿就能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手足口病属于脾胃湿热
 
  中医里没有手足口病这个名称,但我们从症状来观察,就能解析出病因。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就是在手、脚、口唇等部位出现水疱,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出现水疱是身体有湿的表现。而手足口病的宝宝,会伴随有发热、疱疹周围发红、咽痛、苔腻、大便干结等症状,这都显示出体内有热。因此,手足口病的病邪主要为湿和热。再看看发疹部位,按照中医的理论,与手、足、口唇部位相关的脏腑是脾胃。所以,手足口病的起因实则为脾胃湿热。
 
  饮食调养注意清热利湿
 
  手足口病多发于6~7月,此时气温高、湿度大,而病的起因正是湿热淤积于脾胃造成的,所以,给生病宝宝的饮食调养原则是,“清热利湿、芳香健脾、养阴生津、健脾化湿”。
 
  清热可用芦根、菊花、苦瓜一起煮水给宝宝喝。芳香有化湿的作用,所以,选用的食物可以以清淡为主,如莲子、山药、生姜、茯苓、藿香。发热会伤津耗气,给宝宝吃些养阴生津的食物,病症会痊愈得更快。用葛根、芦根、薏米仁各30g,一起熬水给宝宝喝,能起到“养阴生津、健脾化湿”的作用。
 
  小儿推拿辅助治疗
 
  一些小儿推拿的方法可以作为手足口病的辅助疗法。
 
  清热可使用清天河水5~10分钟,清肺经、肝经各5分钟。便秘加清大肠3分钟,小便黄加清小肠3分钟。
 
  清天河水:天河水位于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或一条直线。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自宝宝的手腕处,沿天河水穴位,推向肘部。用力要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每分钟3~4次。
 
  清肺经:肺经位于无名指末节螺纹面。用拇指侧面或指肚,从宝宝指尖向指根方向,做直线推动。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每秒钟3~4次。
 
  清肝经:肝经位于食指末节螺纹面。用拇指侧面或指肚,从宝宝指尖向指节方向做直线推动。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每秒钟3~4次。
 
  清大肠经: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就是食指靠近拇指的那一侧面。用拇指侧面或指肚,从宝宝指根到指尖方向做直线推动。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每秒钟3~4次。
 
  清小肠经:小肠经位于小拇指外侧边缘,用拇指侧面或指肚,从宝宝指根向指尖方向做直线推动。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每秒钟3~4次。
 
  补脾经3~5分钟,可助温化湿气。补脾经:脾经位于拇指末节螺纹面。用拇指侧面或指肚,沿着宝宝拇指的侧面,从指尖一直推到指根。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每秒3~4次。
 
  喉咙痛,点刺少商血放血,可以泻除咽喉部邪热,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少商穴位于拇指外侧,距离指甲角0.1寸的地方。用拇指在宝宝拇指外侧推拿几下,让血液充分涌向拇指指尖,给三棱针消毒,在少商穴点刺一下,轻推宝宝拇指外侧,让血流出来即可。建议每天做1~3次。
 
  做个香囊来预防
 
  手足口病的核心是湿和热,所以要预防这种疾病,关键的就是要将湿和热散开。湿和热不能相合为病,自然也就不发生。
 
  中医认为芳香化湿,香气可以化解湿气,用带有香气的药物,比如白芷、藿香、佩兰等做个香囊,给宝宝随时戴着,或是挂在房间里,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薏米有化湿的作用,扁豆也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的功效。用生薏米10克扁豆10克,加冰糖熬成粥,给宝宝调服,也有预防手足口病的功效,尤其适合原本就脾胃虚弱的宝宝。不过,这个食谱只适合预防,真的患上手足口病,效果就不明显了。
 
  中药治疗标本兼治
 
  西医的理论里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没有特效药。中医则是针对湿热病邪,给予适当的用药来治疗。中医认为,湿为阴邪,非温不化。所以治疗此症必须要“温化水湿”,用温性的药来化解湿气,如茯苓、生姜、厚朴、苍术等。其次是清热,一般可以用金银花、连翘、生石膏等,若是高烧则需要重用药量。手足口病属于温病,温病多有热伤阴。所以,可以用葛根、甘草等甘凉,养阴生津、止咳的药物。
 
  推荐一个治疗手足口病的小药方:滑石、薏仁、葛根各12g,藿香(后下)、茵陈、茯苓各9g,厚朴、炒栀子、连翘、生甘草各6g。如果伴随有咽喉痛,再加射干、玄参各12g。
 
  除了藿香,将所有药物下锅煎煮,开锅后小火煎煮15分钟后,再放藿香,接着煎煮5分钟。
 
  这个配方的量适合6岁以上宝宝。3~6岁的宝宝减半,1~3岁以下用1/3的量。
 
  @黄昱文(明德医院中医专家)绿豆汤不是煮得越久越好
 
  很多人会把绿豆汤煮到豆子烂熟为止,其实,要发挥绿豆清热解毒的最佳作用,并不需要煮这么久。在汤煮沸后5~10分钟,以清澈的绿汤为佳。煮绿豆汤的时候,最好不要用铁锅,沙锅最好,煮时盖好盖子。
 
  煮绿豆汤时,绿豆皮会自然脱落,有些人会把绿豆皮撇出来扔掉,这样做实在可惜。绿豆皮,性寒味甘,清热解毒功效比绿豆仁强。
 
  @夏桂选(行知堂中医专家)肚肚受寒贴肚脐
 
  天气转热,穿衣或吃东西不注意,很容易腹部受凉,引起肚子痛。判别宝宝是不是因为受凉而肚子痛,妈妈可以摸摸宝宝的肚子,肚子应该是柔软的,宝宝也愿意让人给揉一揉。受凉腹痛的宝宝,通常大便也稀薄。
 
  丁桂儿脐贴,是专门针对宝宝受寒腹痛、腹泻的药,贴在肚脐处即可,非常方便。还有一个偏方——炒椒盐热敷,在盐里放少许花椒,炒热至40~50℃,用厚布袋装好,敷在宝宝肚脐处即可。注意隔着衣服敷,以免烫伤。

手足口病

+1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论坛精华

活动专区更多

我们认识一下吧

Copyright@2008-2021父母网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520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