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通便的4法则5妙招

频道:健康来源: 编辑:wangxu

  小宝宝的消化功能尚不完善,容易出现腹胀、便秘现象。当宝宝一旦发生便秘时,父母们该怎么办呢?下面就告诉父母宝宝通便的4法则5妙招,让你轻松给宝宝通便!

 

 一、宝宝通便4法则

  生活法则——便便是否通畅,跟宝宝的生活习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便秘,所以要帮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按时排便:想想看,肠胃就那么点大,不及时排空怎么能腾出地方放新的食物呢?而且所有的食物堆积在一起,肯定会引起堵塞,长此下去,不便秘才怪呢。小宝宝还不能随意控制自己的大小便,有时候有了便意也不知道去解,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督促宝宝及时排便。可以每天固定一个或几个时间段,然后提醒宝宝去排便,如果超过10分钟还没有解出来就不要再强迫他,要知道,强迫排便也会引起便秘的。

  2、不要挑食:每种食物都有它自己的作用,如果宝宝一味挑食,这个不吃,那个也不吃,很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或者消化不良,破坏了体内平衡,就会造成便秘。所以要给宝宝尝试每一种食物,饮食不能单一,更不能让宝宝养成挑食的坏毛病。

  食物法则——宝宝之所以便秘,是因为吃进去的食物不能消化,或者因为不易排出导致便秘。因食物而引起,自然可以用食物来化解。

  1、合理搭配食物:食物的成分直接影响到宝宝是否能够消化,可以多给宝宝选择一些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物以及一些润肠通便的食物。因为碳水化合物中含有糖蛋白和蛋白多糖,具有润滑作用,能够使宝宝的大便润滑,容易解出。

  2、少吃多餐:小宝宝的胃容量小,消化功能不健全,如果给他吃过多的食物,容易让食物在体内积压,造成肠胃堵塞,引起消化不良。所以每次给宝宝准备的食物量要少,少吃多餐。

  3、多吃蔬菜水果:爸爸妈妈应该多给宝宝吃蔬菜和水果,因为宝宝便秘还有可能是因为体内燥热引起,蔬菜和水果能够消除宝宝体内的燥热。

  运动法则——运动不仅能够健身,还能够加速肠胃蠕动,所以要让宝宝多多运动。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每天早晨起来以后,跟宝宝一起活动一下。也不用太过正式,就在房间里跑来跑去,捉迷藏也能达到效果。

  吃完饭以后,可以跟宝宝一起在小区里散步,有助于食物消化,不过不要进行太剧烈的活动。

  如果宝宝已经有消化不良的情况出现,那么可以采用按摩法来加速肠蠕动,帮助宝宝排便:四个手指并拢,在宝宝肚子上轻轻地以顺时针方向揉推;或者在宝宝吃完饭1小时以后按压足三里穴(位于髌骨下缘3寸,胫骨外侧1寸处)和支沟穴(手腕背部横纹上3寸处,尺骨与桡骨之间),用手指下压即可,注意力量不能太大,时间控制在两分钟以内。

  药物法则——要是上面几个法则都做到了,宝宝还是便秘,并且已经超过3天,按摩也没有效果,就只能求助药物了。

  1、使用开塞露:选择儿童专用的开塞露,而且小宝宝要慎用,因为开塞路有可能产生依赖性,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使用开塞露。

  2、使用通便的药物:如果宝宝已经满周岁,那么可根据医嘱使用通便药物。

  3、使用肥皂条:将肥皂削成小细条塞进宝宝的肛门,能够刺激排便。[page]

  二、宝宝通便的5大妙招

  1、简易通便法:简易通便法是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方法,可协助小儿排便以解除便秘。通便制剂多为高渗液和滑润剂所制成,具有吸出肠腔水分,稀释、软化粪便,润滑肠壁,刺激肠蠕动的作用。

  2、开塞露通便法:开塞露呈锥状扁圆形,密封的塑料胶壳内装50%甘油或山梨醇。小儿用的为10毫升/只,药房有售。小儿取左侧卧位,将开塞露尖端剪开或剪去顶端并修光滑,先挤出少量药液润滑开塞露顶端及肛缘,然后轻轻插入肛门,用力挤压塑料壳后端,使药液全部注入肛门内,然后退出空壳,弃去。让小儿尽量保留药液,到不能忍受时才排便(一般要求能保留10分钟左右),即能达到通便的目的。

  3、甘油栓通便法:甘油栓是由甘油和明胶所制成的呈圆锥形的栓剂。使用时小儿取左侧卧位,操作者将甘油栓包装纸剥去,手垫纱布或软(草)纸捏住栓剂较粗的一端,将尖端部分插入肛(嘱小儿张口呼吸,可放松肛门括约肌),用纱布轻轻按揉数分钟后压紧小儿两侧臀部(以防小儿迅速将栓剂排出),使甘油栓完全融化后再排便,以保证通便效果。

  4、肥皂条通便法:将普通肥皂削成圆锥形(底部直径1厘米左右,长3厘米左右),蘸少许水后轻轻插入肛门内,由于肥皂的化学性和机械性刺激使肠蠕动增加,润滑肠壁而引起自动排便。但有肛门粘膜溃疡、肛裂者,均不宜使用此法。

  5、手法按摩通便法:将小儿仰卧在床上,操作者用双手食、中、无名指重叠置于小儿腹部。依结肠走行方向(由升结肠起始部开始,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顺时针作环形按摩,可起到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的作用。

小儿便秘宝宝便秘

+1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论坛精华

活动专区更多

我们认识一下吧

Copyright@2008-2021父母网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520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