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频道:小程序(新)来源:杂志 编辑:wangyi

1548836898922409.jpg


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一般孩子平均每天会收到432条负面评论,而只收到32条正面评论。你想过吗?在这高过85%的负面评论中,或许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你的原生家庭中“继承来的”。


1.png

最易复制的就是语言暴力


“我说不行就不行。”

“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你若做好……我就给你买……”

“又做错了,我都跟你说过多少遍了!”

“都是一样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


当孩子慢慢长大,你很可能不由自主地从嘴边蹦出这样的话。还记得曾经我们有多么讨厌妈妈说这些话吗?还记得你当初信誓旦旦说“如果自己有了孩子,一定不会打骂他……”。可如今,这样的对话居然像魔咒一样,上演了。


这样的情景分析起来,其实很简单:童年经历过的一些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并不会离我们远去,它静静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在生活刺激下就会引爆。


2.png

潜意识中的“童年记忆排行榜”


德国专家Sabine Maus曾经列举过儿子的“童年记忆排行榜”:

1.闯进了一家冰淇淋店,被困住,差点再也出不来,终于等来妈妈时,妈妈太阳穴上的汗珠。

2.因为不想套救生水袖,躲了起来,结果游泳池为了找他开始广播寻人。

3.周五烤完蛋糕,满屋飘散的都是蛋糕香甜的味道。


我们可以看出,在孩子童年的记忆中,“感觉”和“细节”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对于所有的感动、吃惊、深刻的印象、安全感、心存恐惧或者幸运,都会在孩子的大脑中留下印记并且无法去除。

而当同样的情景再度上演,就会触发我们内心的长期记忆,犹如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我们自然也会把当时的话语和情景连带“表现出来”。


微信图片_20180820162013(1).jpg

3.png

每个人都是原生家庭的一面镜子


最近,一个视频在妈妈圈中被疯狂转发。《镜子》讲述了4个孩子因为辍学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自己十几岁的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的真实经历。


在视频中,深度采访了每个“问题孩子”和他们的原生家庭,每个人一生中都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我们称之为原生家庭,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结婚组建的家,我们称之为再生家庭。


童年经历过的一些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并不会离我们远去,它静静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在生活刺激下就会引爆。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是家长在纸上涂涂画画成了现在的模样。


“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我们每个人也都是自己原生家庭的一面镜子。


4.png

原生家庭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如果仅仅以为,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止步于一些貌似暴力的言语或者生活的模式,那就大错特错了。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理地图,我们在它构建的世界里思考着、觉察着、体验着、生活着,或许我们从未想过自己的心理地图里是否有着“错误路线”,而原生家庭有这样一个奇妙的现象,如果我们没有把属于我们自己心理地图的“错误路线”修正,那么它将很容易继续在我们孩子一代的心理地图中延续 ......


311991953_huge.jpg

5.png

如何避免“错误路线”


1.如果孩子与父母交往少,那么就会出现低社会行为。

2. 如与他人保持距离,不愿参加群体活动。


3. 如果孩子对父母过分依赖,长大后也会总是寻求依赖,要求他人给予更多关注。


4. 如果父母过分控制,孩子容易倾向于控制他人,独断专行,也可能形成拒绝支配,表现出顺从、不愿负责,或者焦虑过重,防御倾向明显。


5. 如果孩子在小时候经常面对冷淡与训斥,那么长大后会出现低个人行为,如表面友好,但情感距离大,常常担心不受欢迎,不被喜爱。


6. 如果孩子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长大后会表现出超个人行为,如强烈寻求爱,希望与人建立特别亲密的情感联系。


6.png

传递给孩子


1.学习为自己的心理情绪负责。

你没有办法使风不吹,但你可以调整风帆,让你的船到达目的地。当情绪来临时多一份觉察,让自己“慢3秒”。


2.收回指责和抱怨,多一点理解和认同。

童年经历过一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往往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影响一生的重大决定。心理的指责和抱怨只会让自己更痛苦,想一想父母在那个年代也没有更好的育儿理念,也只是用着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在教育着自己的孩子。


3.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在原生家庭上。

当我们学习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之后,就会很容易把问题都归结在“原生家庭”上,认为都是父母的错,都是父母造成的,反而阻碍了自己的成长。因为指责和抱怨,永远无法解决问题。而如今也作为父母的你,一定要记得:你现在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1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

论坛精华

活动专区更多

我们认识一下吧

Copyright@2008-2021父母网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520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