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忌谮:共情是孩子发展全脑思维的重要能力

频道:小程序(新)来源:杂志 编辑:wangyi

瓜哥和彩虹-2.jpg


在我眼里,天马行空的艺术家和没有被过度教化的孩子都是非常有趣的人:艺术家们用永远think out of box的思维方式拒绝平庸,而孩子天生有非凡的想象力,他们痴迷于探索看似无趣的事物,哪怕只是一丁点儿的美好,也要乐此不疲地追踪到底。


艺术家用生动的方式教会孩子共情、同理心和高感性,让孩子在未来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戏剧教育作为培养人类全面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其创作过程和欣赏过程既是孩子们培养艺术品位和艺术兴趣的过程,也是培养他们创造力、沟通能力、想象力、探索力等软实力的最有趣的途径。


但是,儿童剧那么多,该选哪些让孩子看呢?


1.png

为孩子选择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戏剧


戏剧是一种最有沉浸感的共情习得途径,融入了舞蹈、音乐、设计、视觉艺术、故事创作等几乎所有艺术门类常用的载体,让孩子在跨艺术全浸润的氛围中获得通感刺激。


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动作发展、身心状况、倾听和表达能力、探究认知方式都是不一样的,给予针对性刺激才会使学习事半功倍。


2岁前触觉、嗅觉、听觉、视觉极其敏锐,所以作品多半比较安静,没有太多故事情节和太多颜色,但艺术性却极高,道具精细得像雕花,歌声柔软得像云,表演如行云流水,像丹麦的《天空之歌》、英国的《白》都是这样的类型;3~4岁进入想象敏感期,故事情节越简单,道具越抽象,孩子越记得住,舞台上明暗的灯光、或急或缓的音乐和肢体表演能瞬间带孩子上天入地,全凭孩子的想象来脑补!


在智利音乐探险剧《早安南美》中,几根竹条一出现,孩子们就知道进入丛林了;几个不同颜色的塑料袋,演员一上一下的动作,大家就能脱口而出海母,瞬间潜入海底。


探索游戏剧《木精灵》只有木头木屑,却诠释了全世界,孩子们笑得趴下,剧后玩到停不下来。


5~6岁的孩子喜欢创造虚构人物,有强烈的角色扮演愿望,对于《天天向上北极熊》《机器人闺蜜》这些角色性和故事性强的剧目越发感兴趣,并逐渐建立共情。

 

4564861511894.jpg

2.png

选好剧才能让孩子完美共情


面对众多的儿童戏剧,3个标准帮你给孩子挑选到优秀剧目

 

家长和孩子的时间都有限,就别选那些大人以为小孩子会喜欢的作品啦,只有那些把孩子当成一个个小人儿来看待,尊重孩子的感知能力和看世界的独特视角的戏,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好戏。可以参照以下3个标准为孩子选择剧目:

 

① 选业界有口碑的戏剧---是国际优质儿童剧,而不是经典童话改编剧。


② 选剧情能打动人的戏剧---没有声光电色和直白说教,比如小不点剧场的独门秘籍“小不点双语版”:为了不影响小观众的观剧体验,演出没有字幕,因为孩子压根儿跟不上!台上的中方演员不仅要翻译剧情,还要扮演角色成为戏中的一部分,却丝毫不影响原剧节奏。很多妈妈都说看了总是莫名地想哭,不论是在怀念回不去的童年,还是艳羡孩子们的纯真。

 

③ 选能让孩子们专注的戏剧---比如小不点剧场从俄罗斯引进的最受欢迎的一部儿童剧《魔法师的白手套》,只有9名身着黑衣的演员用戴着白手套的9双手,在空旷的舞台上巧妙地变幻出世间万物、环球风光、四季更替、艺术经典……孩子和家长都被这种出神入化的创意深深吸引。


FLOTS Panoramique 2451.jpg

3.png

共情让孩子的人生有趣而独特


在我的世界里,有趣的人有两拨儿:一拨儿是天马行空的艺术家,一拨儿是没有被过度教化的孩子。我认为,孩子天生就有非凡的想象力,痴迷于探索看似无趣的事物,乐此不疲。难道不是吗?世上很多美好就一丁点儿大,像在跟我们捉迷藏,不用心就不会发现。


艺术家们,更神奇!每一个人的经历都可以写出一本历险记。明明学的是生物学,以乐交友,四海为家;明明是剑桥英美文学系毕业,却决意前往法国研究肢体学和哑剧表演……在他们的世界里,永远是think out of box的思维方式,拒绝平庸,艺术,让生活多了仪式感和趣味性。

 

艺术不是目的,是让孩子探索自己、了解自身喜好的手段和方法,戏剧可以训练孩子的右脑,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孩子实现天然激发出的想法。比如在小不点剧场看戏,看完还有手工材料包带回家,让孩子把从戏剧中得到的灵感付诸实践,享受此过程中的特别惊喜。


我想,这才是艺术带给孩子的最大收获。

儿童戏剧

+1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

论坛精华

活动专区更多

我们认识一下吧

Copyright@2008-2021父母网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520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