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苏小妹:孩子要的尊重,不是蹲下来对话那么简单

频道:轻芒小程序文章来源:微信文章 编辑:神奇妈力奥

51E95D88-2C5D-45DA-89A4-8FAB0E2970E6.png


教育是每个家长在育儿过程中最重视的事情,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亲子关系就为教育奠定了基础。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曾说:“大人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这是尊重孩子的第一步。


但是,尊重不止于此。它的字面意思并不复杂,但只有我们抱着敬畏的心态去剖析它们背后丰富的内涵,它们才不会仅仅成为空洞的口号,而变成经营我们美好亲子关系的重要密钥。


1.png心理学上来讲,什么是尊重?


CCBC258C-E9A7-4125-A994-CA705D5F3C00.png


真正的尊重绝不仅仅是蹲下来听孩子讲话这么简单,尊重究竟从何而来,我们需要一点心理学的解释。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需求层次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


最基础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吃喝温饱。这个需求层次满足了,就会有安全感,可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再往上,就有了爱和归属感,会去爱别人,也享受别人的爱。


基于这些基础,才会产生尊重。这里面非常关键的是,每个层次都需要有心理上的满足,才能往上提升。


在现实世界中,这个需求层次金字塔藏在人的心里,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第一个需求层次上打转,我们的孩子却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达到了爱与归属,甚至是尊重的层次。


2.png 亲子关系中的尊重


44183232-CE2A-4EF1-A625-F2011D8FCA7A.png


亲子关系真正发展出来是在第三个层次上,大人和孩子都有能力去爱和归属,才发展出来相互尊重,从而发展出完美的亲子关系。


3.png  对于如何尊重孩子


C0921209-E910-4DF9-9B66-CA6005B8AA92.png


客观上我们尊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主观上要信任和接纳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也就是“感同身受”。


WechatIMG6.jpeg


对于怎么激发出孩子尊重的需求和品质,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不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上。


有一种现象特别值得警醒,就是我们经常会掉进强调孩子生理需求没有满足的循环中,比如孩子表现出不想吃,但书上说吃的量还不够,所以不断地对孩子暗示没吃饱,孩子在心理上就无法达到“我吃饱了”的状态,他就很难突破生理需求层次,去思考和探索,进行智力和精神方面的发展。


4.png在日常生活中,

 怎样体现我对孩子的尊重?


AC61EFA0-B0FB-4F1B-958C-5407384A50EC.png


简单地说,就是要相信孩子的表达是他最真实的表达。比如孩子表示他很热,你不能因为自己感到冷就认为他不热。比如孩子跌倒了大哭,你不能否定孩子的感受说“没事,没事,就磕一下,一点也不疼”而应该说“我知道你摔疼了”。


WechatIMG6.jpeg


深入地说, 你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接纳孩子的个性,把他看成是一个平等的个体去尊重。


5.png  孩子所有的行为都要尊重吗?

如果他犯错了呢?


F8F86BE3-C0F1-4AEB-9BBF-10935CF304CD.png


我们所有讨论的尊重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心理层面而非行为层面。在行为上,尊重一定是有界限的,如果一味地尊重,那就是放纵了。

 

w52h3010.png


家长时长检视自己很重要,因为我们成人永远是孩子的榜样和模板。


我们可以经常问自己一些问题来引发思考,比如我过分在意物质需求而忽视精神需求了吗?我接纳自己并爱自己吗?我有能力去爱别人吗?我对任何一个生命都心存尊敬吗?我会像期待别人尊重我那样去尊重别人吗?

 

fd.jpg


专家支持:苏小妹,蒙台梭利教育专家

编辑:朱秦瑶,资深母婴编辑、两性撰稿人

+1

© 版权声明

《父母世界Parents》独家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勿转载。未经允许转载,追究法律责任。

论坛精华

活动专区更多

我们认识一下吧

Copyright@2008-2015父母网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10636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09507号